夏天
一个属于海鲜的季节!
味蕾都跟着鲜活起来了
看完这波动图
都预备好饕餮海鲜的姿势了吧?
不过在这之前
你或许还需要了解一下
购买海鲜时可能遇到的套路
近日有网友爆料
她购买的蛏子上锅后
竟炒出了半锅水……
这里头到底有什么猫腻呢?
爆料:海鲜狂吸水后“虚胖”
根据刘女士在微博上晒出的图片
放置在只有标准盐度一半的水里
2064克蛏子就增重到2854克
我最爱的蛏子,吸水后一斤能多胖几两!
▲ 资料图
通过人为降低盐度
可让海鲜大量吸水?
海鲜注水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挑选海鲜时如何鉴别这些“虚胖分子”?
记者在一个海产品店铺
做了一个实验亲测
戳↓视频了解一下
▼
鉴证:海鲜有各自“盐度ID”
海鲜增重的背后是渗透原理:
海水中的鱼类等生物,生活在比较高浓度的海水中,细胞液浓度也会较高。降低盐度或换成淡水时,由于外界盐度低于它们细胞液浓度,就会导致细胞吸水,重量因而增加。
海鲜的细胞液浓度普遍较高
而且每一种海鲜都有自己的“盐度ID”
即适宜生存的盐度
比如活蛏子,花蛤养殖标准盐度是18‰,波士顿龙虾、帝王蟹等盐度是22‰。
▲ 资料图
而通过调低养殖水的盐度
鱼贝类最夸张的可增重50%
▲ 资料图
多宝鱼批发价一斤30多元
如果增重了50%就是多15元
每次成交100斤
就可以多1500元的纯利
进入海鲜销售旺季
也会出现一些水产销售商
通过这种模糊手段“骗秤”
海鲜吸的不是水
而是黑心水产商满满的套路啊!
海鲜养殖在低盐度水中的时间越长,除了重量逐渐增加外,口感也会变得干柴、无味,而且比正常海鲜更容易死亡。
消费者购买了“虚胖”海鲜
不仅多花了钱
海鲜的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支招:教你识别海鲜套路
作为消费者,挑选时应如何避开“虚胖”海鲜呢?
只有少数海鲜吸水后会产生明显的外观特征变化。波士顿龙虾是变化比较明显的一种海鲜,“虚胖” 龙虾肚子会很胀,背后的肉会露出来,龙虾脚也会像起水泡一样突出。
▲ 资料图
建议尽可能选择大型专业的水产市场或商超购买海鲜,同时注意商超内各种海鲜是否有明示养殖的盐度、温度等标准。
除此之外,海鲜市场还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呢?一起来看看!
海鲜包冰的初衷是为了保鲜,虽然农业部曾发布冻熟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冰衣重量应≤20%,但是目前市场上冰衣超重情况屡禁不止。更可气的是现实中如果你试图敲掉冰,就会被摊主制止,并且告诉你去冰后又是一种价。
海鲜市场一般都采用黑色的塑料袋进行包装,该类袋子比一般的塑料袋要厚重不少。据调查,类似的黑色塑料重量有的甚至高达近百克,更有甚者采用双层袋子并在中间添加水以获取暴利。
螃蟹绑着绳子卖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但是你见过一只螃蟹上面绑着几十米的绳子吗?除了塑料绳,商家们往往还使用各种草绳(泡水)、橡皮圈等进行过度捆绑,然后把绳以做蟹的价格卖给你。
上面提到过注水海鲜!由于海鲜对于海水浓度非常敏感,浓度过低时会通过大量吸入海水平衡体内盐度,同时也会吸收水分而增加自身重量,对海鲜寿命、口感都会有较大影响。商家就仗着消费者没有专业仪器去测量,往往最容易忽视这个细节,让消费者白白给海鲜多“喝”的水买了单。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挑选时好好的海鲜回家后都变成了“臭鱼烂虾”?可能商贩在你面前表演了一个“魔术”,一招偷梁换柱将事先准备好的残次品调包给了你。
我们曾经在“315全民大吐槽”中制作的短视频大家还记得吗?一起戳↓视频回顾一下吧。
在海鲜市场,你是否觉得灯光下的海鲜鲜嫩无比?注意啦!这也可能是个假象!商贩们为了让海鲜看起来更鲜美,会在搁置许久的海鲜上涂抹新鲜鱼血,以次充好。
按一下八两变一斤!市场上还有不少“高科技秤”,在海鲜市场情况尤为严重。商家们可以通过类似计算器的装置遥控电子秤以实现作弊功能。这就是每次回家都感觉海鲜不够吃的真实原因吗?
逛干海鲜市场时尤为要注意,你买的“鲍鱼干”可能只是以鱿鱼或章鱼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圆片形干货。此外,养殖海鲜作为野生海鲜售卖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一些商贩为了让海鲜看起来更饱满更鲜艳便利用火碱和甲醛等进行浸泡。例如利用火碱泡发海参、鱿鱼更迅速、涨发率高也更饱满,但是化学残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海鲜抗生素泛滥、重金属超标的新闻大家也见不少了。为了保证海鲜的存活率,商家们会在运输、售卖过程中加入各类违规药剂和化学产品,因此通过不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极有可能含有毒的氯霉素和孔雀石绿。而孔雀石绿代谢产物具有高残留和致癌、致残以及致突变等毒性,对人体危害极大。
海鲜市场套路上的“坑”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黑暗。
吃货们只能擦亮眼睛,做到尽量自己动手,多利用公平秤,货比三家多观察。同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城选购,切勿在无证摊点、流动摊贩处购买。